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燕子的博客

敬告:原创作品 谢绝转载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曾是一匹千里马,自己是自己的伯乐。 心志高远,意守平常。 职务,教员+公务员。 家庭角色,慈母+孝女+贤妻。爱好广泛,皆半瓶墨水。 天命之年正式开始敲打文字,记录一生的感怀。

【原创】满乡灯节  

2017-02-08 16:50:15|  分类: 燕子的作品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满乡灯节 

文 / 燕 子

         灯节,又称元宵节或上元节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灯节历史悠久,文化内涵厚重丰富,各地习俗精彩纷呈,东西南北中,年味各不同。记忆中的满乡灯节是最富有年味的,灯节将辞旧迎新的大年喜庆氛围推向顶峰。
        我参加过玲琅满目的灯展,观看过色彩斑斓的花灯,无论城里怎样热闹非凡,也不会忘记老家那别有情趣的灯节。透明透亮的冰灯,迷人的松明香、蜡烛香,还有锣鼓喧天,热闹非凡的秧歌......这些记忆在脑海里如一副灯火图,永远明亮、清晰、温馨,永远在我心里闪耀。
       记忆中的正月十五要比过春节还喜庆热闹。首先各式各样的冰灯,彩灯会呈现人们面前。在过节的头两天,村子里各家各户都用盆、桶、罐子等容器装满水在外面冰冻,等冻实诚了再取到屋内稍微融化倒出,就形成了容器模型的冰坨灯具,这样冰坨中间的空隙就可以放置蜡烛了,冰灯就是这样形成的。还有用彩纸、秸秆糊成的精致灯笼。
到了傍晚,大人们拎着一个铜盆,手里拿着木棒,在房前屋后使劲敲打。听姥姥说,这是预防盗贼,寓意六畜兴旺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只觉得好奇,有趣。
       吃完元宵后,人们不约而同地老到河边开始骨碌冰,又叫滚冰。亮晶晶的冰面上人们翻来覆去滚动着,嘴里不时嘟囔着:轱辘轱辘冰,身上轻一轻;轱辘轱辘冰,一年不得病;轱辘轱辘冰,腰和肚子都不疼……这个风俗是什么时候兴起的,谁也不知道,但是,现在农村过灯节时人们仍然延续着这个习俗。
       夜色来临,开始“放灯”了。山村里沸腾起来了。近处,索伦杆和房檐下的灯笼亮起来了,室内的每间屋子,甚至灶台、窗台都摆上了蜡烛或油灯。再看庭院里,鸡舍、仓房、猪圈等每个角落都要点亮,院墙台上便放着晶莹透明的冰灯。在通往大门外的过道两边的雪窝里,放着点燃的松明子。说起明子的松香味是超级好闻哦!相邻的住户会把路灯连在一起,远远望去像条条火舌在雪窝里蜿蜒地蠕动着。远处山坡的乱坟岗子灯火通明,后人要为先人祭拜,送灯、烧纸、燃放烟花爆竹。
       孩子们更是兴奋极致,每人手里拎着形状各异的灯笼在街上奔跑。有立体柱形的玻璃灯笼,有用秸秆、五彩纸扎的纸糊灯笼。灯笼上贴着各种剪纸图案,什么“喜”字,“蝴蝶”、“喜鹊”等美图。这些‘灯笼”们会顺着鞭炮声聚拢一起看热闹,谁家放烟花多,谁家的庭院门口聚集观看的人就越多。
       要说最热闹的是村里的秧歌队开始组织“送灯”。说是:能“请神”必“送神”。秧歌队的成员这次不用再踩高跷了,也不用着演出服,手里只拿着各自准备的灯笼就可以了。听到鼓声,人们陆续在村子中心集合排队,然后从村另一头开始出发,队员们舞动着“五星”、“喇叭”、“西瓜”等种类繁多的灯笼,踩着咚咚的鼓点朝着村外土地庙方向走去。我们小孩子跟在队伍后面,不时地舞动着手里的灯笼,但是还是小心翼翼怕蜡烛晃倒,尤其是感觉有几分阴森气氛,因为土地庙也是村里办丧事时“报庙”的地方。待到达庙后,人们便把手里的灯笼放在一起燃烧,这样算是把瘟神及一年的秽气送走了。
       火树银花,姹紫嫣红。灯节这个夜晚是狂欢之节,就如西方的狂欢节一样,人们行走就是“除百疾”;看万家灯火预示着好兆头。夜深后,路边的火苗也渐渐熄灭了,人们开始陆续回到家里。一家人坐在热炕上开始猜灯谜,谁要是猜对了,能得到一份糖果。还会听老人讲述传说故事。记得姥姥每年都讲她小时候过灯节的故事,什么‘烧火判”、“笊篱姑姑舞”等,可惜这些满族习俗现已失传了。至于“火判儿”是什么模样,据说近几年在北京崇外街道灯节看到了这个场景。可谓:鬼火判儿,执掌阴籍。泥塑腹空,七窍生烟。免去灾祸,吉利安然。
      满乡灯节,遥远的山村,那景象如同生了根一样,在我心里枝繁叶茂,永远挥之不去。


    【原创】满乡灯节 - 燕子 - 燕子的博客
 
【原创】满乡灯节 - 燕子 - 燕子的博客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刊登《本溪晚报》2017年2月8日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